《护理学基础实验》
(供四年制护理学专业使用)
教
学
大
纲
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系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组)
2021年3月
前 言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实验
学时学分:7学分、112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学
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
二、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实验》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性技能训练课程,其内容主要涵盖护理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连接护理专业基础课与临床护理、专业护理课程的桥梁,为后续临床护理课程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是护士职业成长发展的基础。课程内容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强调以护理程序理论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将护理技术操作融入到相应的理论中,并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护理目标,使护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用这种理念和模式、以全面系统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它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依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要求,按照本校培养计划,共设112学时,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48学时,第二学期64学时,全部为实验教学。开设实验项目38项,包括病情观察与记录技术、无菌基本技术、口腔护理技术、鼻饲护理技术、导尿技术、注射护理基本技术、给氧护理技术、吸痰护理技术、洗胃护理技术、临终护理技术等护理常用技术。本课程以护理工作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实际病例为载体,以仿真的教学情境为依托,包括案例导入、仿真教学、示教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从事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成以下目标: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护理技能中的运用,初步建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
3.技能目标:规范操作各项基础护理技术。
四、教学要求
《护理学基础实验》授课要求以护理工作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实际病例为载体,以仿真的教学情境为依托,包括案例导入、仿真教学、示教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精神。
五、考核方式
由平时考核及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测试、期末笔试、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期末笔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分的40%;操作技能考核占总分的40%;平时考核及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测试占总分20%。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参与人:张黎、朱文芬、何姗、刘芳、唐娇、肖凤、吴欢
执笔人:李福英、谢世麒
审定人:张云美
教材、教辅用书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所选教材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第6版。
一、教材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二、教辅用书
1.段功香.基础护理学实践教程(中英文双语版)[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小鹰.护理学综合实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林文娟,简翠薇.基本护理学OSCE技术篇[M].第2版:华杏出版机构,2019.
三、参考书目
1.姜安丽,钱晓路.新编护理学基础[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尚少梅,李小寒.基础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李映兰,王爱平.护理综合实训[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Charles Snyder, Aurdrey T.Berman, Geralyn Frandsen.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第10版. U.S:Pearson Company,2016年.
5.Sheila Cunningham, Tina Moore.《Skills in Nursing Practice》.第1版.U.S:Routledge,2021年.
目 录
实验一 护理学基础实验概述与医院环境
实验二 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记录 1
实验三 清洁消毒灭菌技术 2
实验四 无菌技术 3
实验五 隔离技术 4
实验六 病人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4
实验七 出入院护理 5
实验八 床单位准备技术
实验九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 6
实验十 卧位与运送病人护理技术
实验十一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8
实验十二 疼痛护理技术 8
实验十三 冷热疗法
实验十四 病人清洁护理技术 10
实验十五 饮食与营养
实验十六 舒适与安全护理综合技术
实验十七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综合实验
实验十八 休息与活动
实验十九 排尿护理技术
实验二十 排便护理技术
实验二十一 给药的基本知识与口服给药
实验二十二 药液抽吸技术
实验二十三 皮内注射技术
实验二十四 药物过敏试验
实验二十五 皮下注射技术
实验二十六 肌内注射技术
实验二十七 静脉注射技术
实验二十八 局部给药技术
实验二十九 标本采集技术 20
实验三十 静脉输液技术
实验三十一 静脉输血技术
实验三十二 药物疗法综合实验
实验三十三 氧气吸入技术
实验三十四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技术
实验三十五 病情观察与危重病人管理技术
实验三十六 临终护理技术
实验三十七 排泄护理综合实验
实验三十八 抢救与治疗护理综合技术
教学时数分配表(48+64=112学时)
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 |
实验学时 |
实验类型 |
实验一 护理学基础实验概述与医院环境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 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记录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 清洁消毒灭菌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四 无菌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五 隔离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六 病人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七 出入院护理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八 床单位准备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九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 卧位与运送病人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一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二 疼痛护理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三 冷、热疗法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四 病人清洁护理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五 饮食与营养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六 舒适与安全护理综合实验 |
4 |
综合型实验 |
实验十七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综合实验 |
4 |
综合型实验 |
实验十八 休息与活动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十九 排尿护理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 排便护理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一 给药的基本知识与口服给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 |
实验学时 |
实验类型 |
实验二十二 药液抽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三 皮内注射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四 药物过敏试验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五 皮下注射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六 肌内注射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七 静脉注射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八 局部给药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二十九 标本采集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 静脉输液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一 静脉输血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二 药物疗法综合实验 |
4 |
综合型实验 |
实验三十三 氧气吸入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四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五 病情观察与危重病人管理技术 |
4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六 临终护理技术 |
2 |
基本方法 |
实验三十七 排泄护理综合实验 |
4 |
综合型实验 |
实验三十八 抢救与治疗护理综合技术 |
4 |
综合型实验 |
合 计 |
112 |
|
实验一 护理学基础实验概述及医院环境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树立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按照护士着装要求规范穿着;注意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调控环境,促进病人健康的能力。
2.掌握医院环境的特点与分类、医院环境调控的要素。
3.熟悉课程主要内容、基本任务和学习目的;健康、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反思学习法;了解环境的概念、分类。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课程的地位、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2.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3.实验室环境介绍。
4.实验操作着装规范。
5.环境的概念、分类。
6.健康、护理与环境关系。
7.医院环境。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二 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记录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体温单和处理各种医嘱。
2.掌握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原则和管理要求;医嘱种类及医嘱处理的注意事项。
3.熟悉病室交班报告的书写顺序及要求。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医疗和护理文书的记录原则和管理要求。
2.常用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方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三 清洁消毒灭菌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的能力。
2.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原因及条件;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的概念;正确洗手的步骤及方法。
3.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注意事项;干热消毒灭菌法与湿热消毒灭菌法的特点;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的主要内容。
4.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设置、布局及工作内容;手卫生设施。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2.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原因及条件。
3.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干热消毒灭菌法与湿热消毒灭菌法。
5.医院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6.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
7.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的概念。
8.手卫生设施、洗手的步骤及方法。
9.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设置、布局及工作内容。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四 无菌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牢固树立学生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遵循无菌原则完成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2.掌握无菌技术、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的概念;掌握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3.熟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无菌技术、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的概念。
2.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使用无菌持物钳法、使用无菌容器法、使用无菌包法、无菌区域准备法、倒取无菌溶液法、戴脱无菌手套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五 隔离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做好隔离防护,注意护理安全,保护好病人和自己。
2.掌握隔离、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和终末消毒的概念以及隔离原则、隔离技术操作方法。
3.熟悉隔离的类型和隔离措施。
4.了解隔离技术区域划分标准、建筑要求和隔离要求。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穿脱隔离衣。
2.穿脱防护服。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六 病人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做好职业防护,增进病人安全的能力。
2.掌握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保护具的使用目的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常见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常见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3.熟悉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病人安全需要的评估及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
4.了解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病人的安全: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保护具的使用。
2.护士的职业防护:常见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锐器伤的处理。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七 出入院护理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协助病人入院和出院的能力。
2.掌握入院程序;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的入院护理;病人出院当日的护理;分级护理。
4.熟悉病人出院前的护理。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入院程序。
2.病人进入病区后的初步处理。
3.分级护理。
4.病人出院前的护理。
5.病人出院当日的护理。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八 床单位准备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如何为病人提供舒适床单位的能力。
2.掌握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准备技术的操作目的和方法。
3.熟悉床单位所包含的固定设备。
4.了解电动床的应用。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病人床单位所包含的固定设备。
2.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准备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九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运用所学知识安全地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的能力。
2.掌握卧床病人更换床单位的操作目的和方法。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十 卧位与运送病人护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运用所学知识安全运送病人、合理安置卧位的能力。
2.掌握常用卧位的适应范围、临床意义及安置方法;变换卧位的操作方法;轮椅运送病人护理技术;平车运送病人护理技术。
3.熟悉卧位的分类。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变换卧位的护理操作方法。
2.轮椅运送病人护理操作方法。
3.平车运送病人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一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测量和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的能力。
2.掌握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相关概念、正常值、常见异常的护理。
3.熟悉生命体征的生理变化。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3.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4.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二 疼痛护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及共情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并给予合理护理措施的能力。
2.掌握疼痛护理评估的内容及方法、疼痛护理技术与措施。
3.熟悉疼痛对个体的影响、疼痛的影响因素。
4.了解疼痛的分类。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疼痛的概念、原因及发生机制、分类及对个体的影响。
2.疼痛的影响因素。
3.疼痛的护理。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三 冷热疗法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选择并实施冷、热疗法。
2.掌握冷、热疗法的目的、禁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3.熟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4.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冷疗法的操作技术。
2.热疗法的操作技术。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四 病人清洁护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进行清洁护理并对病人进行各种清洁卫生健康教育的能力。
2.掌握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护理的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及其作用;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分期、评估(危险因素、高危人群、易患部位)与预防。
3.熟悉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内容;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4.了解压疮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口腔护理操作技术。
2.头发护理操作技术。
3.皮肤护理操作技术。
4.会阴部护理操作技术。
5.晨晚间护理操作技术。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五 饮食与营养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和营养,并正确为病人安置胃管的基本能力。
2.掌握医院饮食的类别及各类饮食的种类、原则与适用范围;鼻饲护理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熟悉六大营养素的种类;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4.了解要素饮食和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营养素的种类、生理功能、主要来源及每日供给量。
2.营养状况的评估。
3.医院饮食的类别及各类饮食的种类、原则、适用范围及护理要点。
4.鼻饲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六 舒适与安全护理综合技术
【实验类型】
综合型实验
【目的要求】
1.根据案例信息和要求对病人正确实施评估、技能操作和健康教育,训练学生的基本技术操作水平、无菌观念、人文关怀精神和护患沟通能力。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无菌技术。
2.床单位准备技术。
3.病人清洁护理技术。
4.鼻饲护理技术。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七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综合实验
【实验类型】
综合型实验
【目的要求】
1.根据案例信息正确实施无菌技术,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手卫生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无菌基本技术的应用。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八 休息与活动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准确地评估病人的休息和活动,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病人休息与活动的能力。
2.掌握睡眠各时相的特点、睡眠周期的特征、睡眠的需要、住院病人的睡眠特点和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病人的肌力和机体活动能力的级别、关节活动度练习的目的。
3.熟悉影响睡眠因素的评估;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练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了解休息和活动的意义,失眠的原因及诊断标准。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休息的意义、条件及协助病人休息的措施。
2.睡眠的生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4.病人活动的评估。
5.协助病人活动。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十九 排尿护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伤观念、保护病人的隐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为病人进行导尿护理操作。
2.掌握导尿术和留置导尿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膀胱冲洗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熟悉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排尿的评估、常见排尿异常的护理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2.排尿的评估。
3.排尿异常的护理。
4.导尿术和留置导尿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膀胱冲洗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二十 排便护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有效沟通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为排便异常病人实施适合的排便护理技术。
2.掌握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和肛管排气护理技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熟悉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排便的评估、常见排便异常的护理方法、清洁灌肠法、简易通便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2.排便的评估。
3.排便异常的护理。
4.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肛管排气护理技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清洁灌肠法、简易通便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二十一 给药的基本知识与口服给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给药并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的能力。
2.掌握常用给药医嘱的外文缩写词;给药原则和给药途径;注射原则;口服给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熟悉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保管要求。
4.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2.给药原则、途径及常用给药医嘱的外文缩写词。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注射原则。
5.口服给药护理技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二十二 药液抽吸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抽吸药液的能力。
2.掌握抽吸药液操作技术。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抽吸药液护理技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三 皮内注射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病人进行皮内注射操作。
2.掌握皮内注射的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皮内注射目的、部位。
2.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四 药物过敏试验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安全为病人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的能力。
2.掌握皮试液的配置;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方法、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处理,破伤风脱敏试验操作方法。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皮试液的配置。
2.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方法。
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处理。
4.破伤风脱敏注射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五 皮下注射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病人进行皮下注射操作。
2.掌握皮下注射的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皮下注射目的、部位。
2.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六 肌内注射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操作。
2.掌握肌内注射的目的、注射部位、定位方法、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肌内注射操作目的、操作部位及其定位方法。
2.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七 静脉注射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操作。
2.掌握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常见静脉给药部位。
2.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八 局部给药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给药并指导病人正确用药的能力。
2.掌握常用局部给药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滴药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2.插入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3.皮肤给药技术操作方法。
4.舌下用药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二十九 标本采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查对制度,运用所学知识规范采集病人标本的能力。
2.掌握常用标本采集技术的操作方法。
3.熟悉标本采集的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4.了解标本采集的意义。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标本采集的意义。
2.标本采集的原则。
3.常用标本采集方法。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三十 静脉输液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2.掌握密闭式头皮针静脉输液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
3.熟悉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输液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4.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输液微粒污染;输液泵的应用;密闭式中心静脉输液技术。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2.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3.常用静脉输液法:头皮针周围静脉输液、留置针周围静脉输液法。
4.输液速度及时间计算。
5.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6.输液反应及护理。
7.输液微粒污染。
8.输液泵的应用。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三十一 静脉输血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无菌观念、人文关怀精神和沟通技巧,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病人进行静脉输血操作。
2.掌握静脉输血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
3.熟悉血液制品种类、静脉输血的适应证、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4.了解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技术、自体输血技术。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静脉输血的目的、原则、适应证及禁忌证。
2.血液制品的种类。
3.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4.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方法。
5.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6.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三十二 药物疗法综合实验
【实验类型】
综合型实验
【目的要求】
1. 根据模拟案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正确实施给药方法和技术,评估用药效果及反应,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2. 操作中具有整体护理思维,无菌观念、人文关怀精神和护患沟通能力。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常用给药方法和技术。
2.评估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3.用药健康教育。
【实验分组】
3-4人/组
实验三十三 氧气吸入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病人缺氧程度并正确给氧的基本能力。
2.掌握缺氧程度的判断;给氧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悉缺氧分类和氧疗适应证;氧疗监护内容。
4.了解家庭供氧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缺氧分类、氧疗适应证和缺氧程度判断。
2.鼻导管给氧技术操作方法。
3.鼻塞给氧技术操作方法。
4.面罩给氧技术操作方法。
5.家庭给氧方法和氧疗监护。
6.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三十四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病人呼吸情况并给予正确处理的基本能力。
2.掌握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方法。
3.熟悉常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有效咳嗽操作方法。
2.叩击排痰操作方法。
3.体位引流操作方法。
4.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5.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方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三十五 病情观察与危重病人管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情、进行危重病人管理的基本能力。
2.掌握病情观察的内容及方法、危重病人护理的内容、洗胃法。
3.熟悉意识障碍的种类、危重病人抢救的组织管理与设备管理。
4.了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级。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病情观察的概念、意义、内容及方法。
2.危重病人的管理。
3.洗胃法。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三十六 临终护理技术
【实验类型】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语言、非语言沟通等方式为临终病人提供人文关怀,帮助病人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掌握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临终病人各阶段的生理、心理评估内容及护理;尸体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3.熟悉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死亡过程各期的表现和特点。
4.了解临终关怀的理念;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内容。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
1.临终关怀的概念、意义、理念、组织形式及研究内容。
2.死亡的标准和分期。
3.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
4.尸体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5.丧亲者的护理。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三十七 排泄护理综合实验
【实验类型】
综合型实验
【目的要求】
1.根据案例信息正确实施排泄护理技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常用排尿护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2.常用排便护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排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
【实验分组】
4人/组
实验三十八 抢救与治疗护理综合技术
【实验类型】
综合型实验
【目的要求】
1.根据案例信息和要求对病人正确实施评估、技能操作和健康教育,考察学生的护理技能应用水平、临床思维和决断能力、人文关怀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内容】
1.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2.促进呼吸护理技术。
3.药物注射护理技术。
4.病情观察与抢救基本护理技术。
【实验分组】
4人/组